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8月22日,由阿坝州委宣传部、阿坝州委网信办主办的“壮丽辉煌70年 感恩奋进新阿坝”网络名人看阿坝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壤塘县。
壤塘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部,县城海拔3280米。沿着县境内国省干道和乡村大道一路前行,望向远方,远处的山峦起伏连绵,宛如远古巨兽展开的脊背,一条条宽敞的公路在这片青山绿水间交错穿行。
近年来,壤塘县以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创建为抓手,坚持“以路惠民、以路兴业”。“截至目前,全县道路通车里程达1028.8公里,其中,农村公路里程达744.7公里,公路桥梁达50座。”据壤塘县交通运输局工管中心主任任永东介绍,这些道路建设成果不仅为壤塘县提供了便利,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、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
中南路将中壤塘镇、尕多乡和南木达镇连接起来,方便沿线群众出行的同时,也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。据了解,2019年,尕多乡瑟谷村结合地理资源优势,采取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加快发展高原蔬菜特色生态农业。通过流转土地1105亩与壤塘营顶山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,建起“千亩蔬菜基地”,谷村蔬菜种植基地每亩土地每年流转费450元;吸纳就近务工人员每天定额60人,抢种时达到100多人。
沿着蜿蜒的国道227,在林幽草深间遇见棒托石刻公园,墙壁上色泽艳丽的石刻、鳞次栉比的佛塔夺人眼球。而石刻大藏经就深藏在这些形状各异的佛塔中,素有“藏族百科全书”之称的大藏经《甘珠尔》《丹珠尔》镌刻在一张张不规则的石板上,堆砌在平地间。常年的风吹日晒在石刻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,显得整个石刻藏经堆愈发的古朴、厚重。
据了解,棒托石刻镌刻于明清时期,由60余名石匠历时约9年完成,石刻藏经堆约有50余万片,按经文类别和顺序页码有序堆放,目录、标题、正文、佛像插图……一应俱全。因其是目前全世界保存最完整、规模最宏大、内容最丰富的石刻大藏经孤品,具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研究价值。吸引着众多旅游爱好者慕名而来,成为当地文旅地图上的一颗耀眼新星。
千百年来,地处嘉绒、康巴、安多等藏民族结合部的壤塘,受不同地域历史文化熏陶,形成了积淀丰厚、地方特色浓郁的壤塘地方文化。
走进壤巴拉非遗文化传习创业园,学员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创作自己的唐卡作品。来自马尔康市的王平学习唐卡制作已8年有余,“唐卡技艺的学习是个很漫长的过程,我去年才刚毕业。在这期间也遇到了很多困难,刚来时交流方面语言不通,也没有什么朋友,后来凭着自己对绘画的热爱都坚持下来了,现在想想,都是值得的。”谈及未来的发展,他表示,要继续学习深造,争取做一名老师,将唐卡技艺传承下去。
“通过挖掘整合非遗资源,壤塘县先后设立唐卡、藏香、藏陶等非遗传习所46个,省级传习基地1个,州级传习基地32个,在上海、深圳等地建立传习飞地基地23个,培养了大量文化技能稀缺性人才。同时,壤塘县践行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路径,让非遗文化与动漫、瓷器、康养进行融合,在传统文化+创新性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”壤巴拉旅游景区管理处余海庆说道。(文/阿坝州网信办 供稿)